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然不敢轻举妄动南下,肯定是要猛攻新罗,力争把新罗一举荡平,为自己留条后路。既然如此,就让他发挥下余热吧,汉家儿郎的鲜血流在开疆拓土的战场上,便不算是可惜。

    这算不得一件大事,大唐周围已经没了强敌,那么像新罗还有南诏这样的地方自然是要荡平的,之后便是倭国了。既然是扩张,那就得四面扩张才是,不能单单往西方一面。李璟现在所做的,不过是把大唐帝国该做的提前进行了,到时候大唐只剩下摘桃子了。

    这不过是行程中的一个小插曲,第二日开始,大军略略加快了一些速度,三日之后出了莫贺延碛,正式踏入河西走廊之中。这个地方,其实已经不是属于碛西了,这里的士民官吏也不再属于马璘所管辖。

    流沙以西马璘主宰,见到安西军自然没什么,如今过了流沙,见到这么一支大军,地方官自然是吓得不轻。不过知道送来的乃是先皇灵柩,士绅们叩拜痛哭过之后便也没人敢说什么。而这个时候,马璘也终于见到了传旨命令他护送灵柩去长安的使者。至于传旨新皇登基让各路主将入京议功的使者,则是早在柔远县时就见到过了。

    使者对于在这里见到马璘大军极为意外,不过对于马璘而言,如今便是名正言顺了。和之前那一拨使者一样,这些使者也同样是被马璘留在军中,跟随着大队一同前往。

    有安西密探跟着张巡的大队行动,每日里都有消息传过来,李璟造反的消息早已传到了那里,自然是极为震动,不过至德天子李亨却是下了命令。言道李璟不过是疥癣之疾,令郭子仪李嗣业二人处置,自己依旧要尽人子之道。继续呆着大队人马去迎接先皇灵柩。消息传回到长安城,原本浮动的长安人心也变得平静了些,而李亨仁孝天子的名号,自然是被万民称颂。

    既然天子没有慌,这便没什么好怕的。李璟手里只有平卢一镇军马,又没有带兵南下,实在是算不得什么大事。

    当然马璘很清楚。这自然又是张巡矫诏的结果,或者是张巡和陈玄礼合谋矫诏。毕竟植物人重新苏醒这等狗血事宜。在现实中基本上是不可能发生的。

    张巡既然没有乱了方寸,那就最好不过,马璘此次要谈判的对象便是张巡,他想要面对的是一个冷静的张巡。而不是一个乱了方寸的张巡。只有一个足够冷静的张巡,才可能答应他的条件。

    河西走廊向来是中原通往西域的咽喉,河西走廊在汉人手里,便能号令西域。这里自汉时期经过了数百年的开发,已经是变成了人烟稠密之地,比之碛西三州繁华得多。不过如今大唐已经灭了回纥和吐蕃,河西走廊南北两侧亦是大唐的土地,这一条通道自然也没有之前那么重要了,然而自中原入西域。这条道路依然是最短的,绕道回纥道和青海都要远上很多。

    入唐以来,大唐和吐蕃在西域反复争夺。河西走廊却始终是在大唐之手,因为这一点,纵然是在局势最不利的状况之下,流沙以西还有碛西三州作为大唐西进的桥头堡。当然时势更易,如今吐蕃已灭,大唐帝国却依然如日中天。

    马璘坐在马背之上。神色肃穆心中却是轻松,看着不时出现在视野中的村落。秋日的河西走廊。虽不比碛西天高地阔,然风物也堪称壮美了。

    大唐表面上繁华,其实也隐藏着危机,盛极而衰,此时是大唐国力最盛的时候,也是危机最大的时候。原本的历史上是因为安史之乱,现在安史之乱已经消弭,却依然存在着深重的矛盾。

    回纥已经被灭尽,羌塘上的吐蕃人还有很多,这些各自为战的羌族无力和强大的大唐对抗,如今只能在大唐的驱使下相互内耗。论弓仁带着唐军占领了逻些,吐蕃帝国的根基没了,然而论弓仁毕竟是禄东赞的子孙,他总不会将羌人赶尽杀绝。

    白兰,苏毗,党项,一旦中原有事,这些已经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