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44    ---- ,记住----1

    石景忠哈哈一笑:“当年常年见不到荤腥  只有过年的时候才有汆白肉吃  年轻人正长身体的时候  嘴馋的很  可是村里边分肉的时候可不管你的饭量大不大  那时候男生脸皮厚  就跑到女生宿舍蹭饭吃  小蒋同志如果在那个年代  会是最受欢迎的女同胞  每一个男同学都愿意帮你分担肥肉皮  哈哈哈  ”

    所有人都笑起來  邓某人无法理解石副部长的感慨  不过想起古城县农民的窘境  自然想像得到一年一开荤的场面  他还记得自己到古城县乡下调研  那里的孩子一个个皮包骨头  见了肥肉吃到坏肚子的场景

    酒桌上的石副部长更加平易近人  杨伟民书记适时接过话題:“那时候城郊乡也迎接一批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年轻人  嘿嘿  那些小少爷姑nǎinǎi  把乡里边搞的乌烟瘴气  记得上山下乡开展之前  城郊乡算得上路不拾遗  从68年开始  偷鸡摸狗的案件每天都有发生  一直到70年的时候  案件发生率终于降下來  ”

    “两年时间那些年轻人要吃多少东西  ”戴艳慧惊讶的张大嘴巴  在女人的心目中  当年的场景堪称恐怖  “还好还好  他们总算是悬崖勒马  沒有继续错下去  ”

    “哈哈哈  ”

    石景忠爆笑起來  杨伟民、贾思源和乡党委副书记副乡长单国清等人也是苦笑连连  蒋雯璐眼珠一转问道:“不会是到1970年的时候  乡下鸡鸭猪狗都沒啥了  真的有那么惨  ”

    “岂止是惨  ”贾思源等人都是从那个时代走过來的  当年的几位还都是办事员  “之所以案件发生率下降  不是那些少爷姑nǎinǎi学好了  而是偷无可偷  农民已经养不起家畜了呀  ”

    单国清叹口气:“当年割资本主义尾巴  宁要社会主义草  不要资本主义苗  本身胆大敢养鸡鸭鹅狗的就少  再遇上一群穷凶极恶的年轻人  哪里够他们祸害的  再说那个年代粮食产量低  城郊乡一向吃救济  哪里还有余粮养牲畜  ”

    “再后來  发生两起盗杀耕牛案件  起因不是为了钱  只是一群年轻人想要解解馋  案件震动省革委会  ”杨伟民声音低沉  “从那时起  上面开始反思上山下乡政策的是与非  嘿嘿  两头耕牛毁了十几个年轻人一生  ”

    话題有点沉重  红sè年代对于管委会的干部來说  只是一点模糊的记忆  班子里最年长的朴锦龙  也不过是1958年出生  红sè年代结束的时候他才十八岁  而邓某人在1976年的时候只有四周岁  一个幼儿园大班的娃娃  能够知道那个时代的事情才叫怪事

    小邓主任一挥手  早有人呈上來一盘子杂合面窝窝头:“校长  听说您曾经是知识青年  乡里边特意找村上的大妈蒸一锅窝窝头  算是忆苦思甜饭好了  ”

    “哦  ”石景忠眼前一亮  拿起一个窝窝头咬上一口  闭上眼睛一边咀嚼一边品味  半晌叹口气  “徒具其形不得其味了呀  嘿嘿  说起当年吃忆苦饭  闹过好多笑话  说起來啧啧  ”

    沒错  端上來的窝窝头太jing致  城郊乡的老百姓穷不假  可是江滨市不缺粮  和当年的古城县不一样  大妈蒸出來的窝窝头  是jing细加工的玉米面  搀和黄豆粉、白面、小米面  本应该死心的窝窝头  中间埋上一枚大枣  哪里还有糠麸子加粗糙玉米面混杂树叶的味道

    本來想要讨喜的  沒想到适得其反  杨伟民有点尴尬  沒有做好邓主任交待的任务:“是我们工作疏忽……”

    “不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