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他们得到的封赏和俸禄,同他们应该得到的赏赐来说,其差距还是很大的,以伊达家族将近五六百万石的总领来说,野山益朝不过二十一万的石高,真的不算什么。实际上第一家臣的野山益朝野仅仅得到了二十一万的石高,然而谁也没有怨言,这些人大多数被政衡安置在畿内,也就是说他们的领地将会环绕在政衡新的政治版图的核心区域。
倭国的政治核心是京都,在政衡的政治版图之中,他未来的政治核心将会是以石山本愿寺为基,他将会在石山本愿寺为基修筑一座天下最大的城堡,和冈山城一东一西控制他庞大的领地。这座名为大阪城的新城,将会是政衡就近坐镇新领的主城,未来将会成为伊达氏统领天下的核心,按照亲近远疏来安置诸臣的位置。
连野山益朝也不过是二十一万石的石高,其他家臣就更加不用说,却没有人敢于出头反对政衡的意见,谁都知道政衡的统治基础并非是他们,而是越发庞大的底层武士阶层。
谁都知道没有晋升通道,一个政局就会僵化,最终化作乌有。政衡出身微末,他的统治基础就是越来越庞大的底层武士阶级,在伊达家,超过三成的底层武士曾经都是毫无来由的农民,还有四成父祖辈是最底层的武士,也就是说超过七成的底层武士是在伊达家才能够成为新的统治阶级,虽然是最下层的,不过同样分享着伊达家带来的福利。
按照政衡的计算,这些底层武士的数量现在已经多达上万人,他们的俸禄不会超过两百石,也就是说伊达家三成领地的出产是属于他们的,他们决定着伊达家的走向。
政衡的政权是一个奇怪的政权,和以往的政权大不相同,以往的政权家主只会控制一些直属的家臣,然后由这些直属家臣都会拥有数量不等的直属家臣,一层层分级下去来控制领地。伊达家同样如此,中上层的家臣们都会拥有数量不等的家臣,不过政衡的直属家臣的数量远远大于其他家臣加起来的全部数量,因为这些高达上万人的底层武士,在理论和实际上全都是政衡的直属家臣,他们只对伊达家效忠。
庞大的底层直属家臣诞生了同样庞大的中上层直属家臣,这场会议评议的主要是中上层直属家臣的功劳,不过在最后还是对于近千名在上洛之战中表现优异的底层武士给予了加封,让他们拥有了三百至五百不等的俸禄,如此一来也让他们挤进了数量同样庞大的中层武士。
伊达家从一开始就是以破坏者的身份出现,他一路推掉了成百上千家大大小小不一的根深蒂固的豪族势力,吞并了他们的势力之后一路推高,也就是说伊达家一路走到现在,他名义上的领地实际上九成以上被伊达家牢牢的掌握在手中,就算是一些原本从属于伊达家的疏远的领地,推门一开也会发现在他的四周全都是隶属于伊达家的直属领。
如此一来的后果就是没有人敢于冒着大不违的态度造反,不过这样一来被伊达所败,又不愿意顺从伊达家的武士数量,确切的说他们曾经是武士,现在名为浪人的数量同样庞大。
警视厅的成立职责重头就是对于庞大的浪人集团的打击,这些不愿意顺从或则更加直接一点,是伊达家不愿意给予他们更多的俸禄的浪人要么当一个良民,要么离开伊达家前往他处,这也是为何倭寇的数量和实力大增的缘故之一。
浪人们其实是愿意效忠伊达家的,不过伊达家给予他们的效忠的俸禄实在是看不上眼,这才会出现穷困潦倒的浪人集团。要知道伊达家最核心的力量,身为直属家臣的数量就高达一万二三千人,还会以每年成百上千的数量增长,更何况还有警视厅c服部众c户泽众等一系列明暗部门的存在,在伊达领内晃荡实在是一件成本远远大于收获的事情。
京都本国寺的会议决定着天下的走向,在位于九州的平户岛同样在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