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文如此,美人也是这样。

    一般来说,百里挑一就能达到美女的标准了,千里挑一就是美女中的美女,‘金无足赤,人无全美’,美并没有刻板的标准,所以像脸型的尖圆,眼睛的大小,皮肤的黑白只是相对的概念,仙家有一种美颜术,先给美人立一个模子,然后将受术者都斧削成理想的模样,这比化妆更进一步,也算一种修饰之美,但是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还会造成千人一面的尴尬。

    天地生人,至美和至丑都是不多见的,十个人中有一个美的,二个丑的,其余的都是中人,本来就是一个概率的事。

    自古道,‘男才女貌’,男的看重才华,为什么女的就偏重容貌呢?对一个人来说,性情最重要,才识其次,容色最次。

    这是对人的社会功用来说的,自从人类告别了茹毛饮血的时代,传宗接代就居于次要的地位,容色是跟传宗接代挂勾的,俗话说,‘娶妻娶贤,娶妾娶色’,古人纳妾往往是妻无所出,所以妾就是传宗接代的工具,妻子又叫内助,有一定的社会功用,故而就以贤为标准。

    是以不论男女只要摆脱了传宗接代的工具性质,容色就退居于次要的地位,才和贤就是指社会功用而言的。

    容色还有观赏愉悦的性质,所谓‘秀色可餐’,都可以归于肉欲的范畴。

    社会或个人对美的追求和评判只限于容色,那就只是一种肉欲的眼光。

    世人还有一个津津乐道的标准,就是气质。但具体什么是气质,恐怕很多人也说不出个所以然。

    大家一提气质,好像就是优雅c高贵之类的东西,这气质大概指的是修养,所以用有无来评判。

    气为阴阳,质有刚柔,是以气质指的就是阴阳刚柔的质性。气质中阴阳刚柔的比重可以用金c木c水c火c土代表。

    金刚怒目,木讷寡言,温柔如水,性如烈火,泥人土性,说的就是性格脾气或刚或柔的特点。

    孔子说,‘文胜质则史,质胜文则野,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阴阳刚柔指的是先天的禀赋造成的性格特点。文质指的则是后天的学行,平常讲的优雅c精致也就是‘文’的范畴,质朴属于‘质’的范围。

    完全粗朴未学,就是孔子说的‘野’。优雅之类的修养还介于才识和容止之间。

    容止就是容色和举止,儒家的繁文缛节便是专在容止上用力,算不得很高的修养。

    ‘野’就是鄙野,粗野,没有受过教育的人容易流于粗俗无礼,当然教育并不是单指读书作文,俗话说,‘言教不如身教’,质可以指那些没有受到文明陶冶的人。

    但是如果言行举止刻意追求文雅,又会成为乡愿拘儒,虽非鄙野,却是鄙陋,文质虽有不同,同样都是浅狭庸陋的表现。

    孔子说,‘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所谓文质彬彬是不是在文和质之间找一个恰当的位置,有中庸的标准呢?

    恐怕也未必,粗野和鄙陋之间哪里会有一个君子的位置呢?其实文和质都是人们应该追求的东西,我们可以分作未学之质,见道之质,鄙陋之文,通贯之文,前人用‘看山是山,看水是水’表示未学。‘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表示浅学而未智。‘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表示见道。

    容止c才识c性情便可以代表这三重境界。彬彬是朴茂的意思,文质彬彬就是文质皆长,而不是在文和质之间找什么合适的程度。

    以诗词文章而论,文有骈文和散文,词有豪放和婉约,魏晋六朝骈文大行其道,可说是文胜质的时代,韩愈c柳宗元大力倡导古文,文起八代之衰,一直到明清余风不衰。这是质胜于文。

    但是唐朝以后仍然不乏骈文大家,像李商隐c汪中c洪亮吉。

    韩柳的文章虽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