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预言学有一个专门的名目叫作图谶,记载图谶的称作纬书,这是比附经学而言的。m.有个成语叫一语成谶,说的就是预言不期然变成事实。
预言也叫谣言,常常传唱于无知童子之口,属于市井无根之语。性质也很复杂,大抵是人心思变的一种反映。
排除事后附会的小说家言,或者阴谋家刻意编造,影响于社会心理。阴阳家凭借术数、占卜有时确能得出一些似是而非的结论。甚至真被历史走势验证了的。
比如秦始皇的时候,有谣言说‘亡秦者,胡也’。秦始皇认为胡指的是匈奴,于是派遣蒙恬率领几十万军队充实边塞。后来人们认为胡指的是二世胡亥。
隋文帝之时,也有谣言说‘李氏会当天子’。杨坚为此将一些李氏重臣罗织罪名、满门抄斩。又有一个传得沸沸扬扬,天下皆知。说是“桃李子,得天下。皇后绕扬州,宛转花园里。勿浪语,谁道许?”时人多以为应在蒲山公李密,谁知拿唐王李渊对照起来,也能做出合乎情理的解释。
及至唐太宗之时,出了一个,说‘唐三世之后,女主武王代有天下’。当时有一个李君羡,位居武卫将军,小名叫五娘子。唐太宗认为应在此人,就把他杀掉。后来出现千古惟一的女皇帝,真是难以梦见的事。
其实谶言和扶乩多半都是捕风捉影,可以做多种解释,偶尔被牵强附会的言中,人们就以为别有神异,自然津津乐道,流传甚广。不着边际的当然不会流传,这样一来似乎显得言中的概率很高。
但是这些谣言很能影响整个社会的心理,给阴谋家可资利用的地方,最后就说不清是谣言影响了历史走势,还是预见了历史事实。
总之图谶对帝王的地位有一定的威胁。侥幸成功的也怕后来者故伎重施,于是厉行禁毁,终于后世无传,成为绝学了。
不过也有对此十分崇信的帝王,像汉光武帝。当时图谶之学非常流行,他还在太学读书的时候,社会上就有一种谣言说刘秀将要当皇帝。国师公刘歆就改名叫刘秀。希望讨个吉利。汉末也有谣传说‘代汉者,涂高也’。袁术以为他小名公路。这是应在他自己。所以就公开称帝,最终惨淡收场。
古人云,‘天定胜人,人定亦能胜天’。故俗流传,谶语谣言是荧惑星下凡化作小儿儆戒人君,如果不修德行,光疑神疑鬼并没有什么用处。像刘秀、李世民如果不是才能杰出,引用一干文臣武将削平群雄,就算有再多谶言也无济于事。
范增唆使望气士观察刘邦。发现他头顶有龙虎之气,起意杀他。世俗的淘金士妄想稳定秦业,图谋富贵,以为杀掉刘邦、项羽这些人就万事大吉了。同一都是无知无畏的想法。
秦政的弊病在于奴使民人、徭役繁重。项羽的弊病在于不知治道、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不在这上面设法,杀了项羽,还有李渊;杀了刘邦,还有朱元璋。不去解决问题。急民之所急,反而踊跃解决反映问题的人,这是什么所为?
况且在秦朝抓一个人并不是很容易,秦朝虽然号称法令严明,其实也是纸扎的老虎,只能吓唬良善百姓罢了。张良在博浪沙椎击始皇。大索天下,抓不到。项伯自言杀人被张良所救,项梁犯法被身为栎阳狱椽的司马欣徇情放掉。真不知道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法治。
相传秦始皇挖到一块陨石,上面刻着‘始皇帝死而地分’,始皇察不出来历,就将周围的居人尽皆诛杀。告密的事不少见,但要讲证据。除非极暴虐无道、智力在中人以下的皇帝,也不是想杀什么人就杀什么人的。
像陈胜、吴广、刘邦在天下太平的时候是不会有任何反迹的,所谓官逼民反,不是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没有人愿意铤而走险。
所以即便再愚憨的淘金士,想在这几个人身上求取富贵远没有想象的那么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