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readx是全天最尊之神,太一天极星中最亮的一颗星。因它在星空中处于临制四方的位置,正好用它来映照人间的君主所以成了众神之首。位列其次的还有日神(东君)云神(云中君)司命(大司命少司令)风伯(飞廉)雨神(屏号)日御(曦和)月御(望舒)等;也有地神,如山神(山鬼)水神(地宇)土伯(冥主)海若河伯(冯夷)洛嫔(宓妃)湘君湘夫人等。还有人神(祖先之神),有祝融颛顼等……”

    “竟有如此之多……”赵无恤也不由咋舌。楚人想象力丰富,所以信仰也最为繁杂,直叫人眼花缭乱,不过尚无人将这些神系统地统一到一起。

    “至于吴国,虽然是姬姓之后,却早已被越人风俗同化。从官方到民间。无不信奉水神和龙神,它们将龙蛇形象雕刻花纹于身上,以象龙子。不过吴国各地也有所差别,徐地一带的信仰和宋国类似,群舒淮南一带和楚国类似。”

    赵无恤微微沉吟,这就是齐楚吴三国的官方民间信仰了。

    他轻笑道:“比起姬姓诸侯,这几国真是落后蒙昧得很……”

    ……

    赵无恤此言不虚,周人的精神世界,哪怕是放到全世界横向比较,都进步得让人不可思议。

    他在晋国多年,之后又到了周礼保留最多的鲁国,耳渲目染下,对这些姬周邦国的宗教信仰自然最熟悉。

    与原始宗教相比,夏商周三代的国家宗教最为显著的特征是从自然崇拜中发展出了天神崇拜,在众神之上出现了至上神。殷商称其为“帝”,到了周人崛起,周公对宗教进行了一次大改革,则称之为“天”!

    殷人的“帝”是一位高高在上,对下界不屑一顾的人格神,他威严肃穆,喜怒无常,令风令雨,降堇降灾,使人恐怖畏惧。

    周人的“天”则更接近一个温和的自然神的形象,它不仅蕴涵自然,而且在暗中操纵支配着社会上的一切事物。同时也融合了周人的伦理道德,“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它只保佑有德之君,暴虐之君将失去天命。

    “夏道尊命事鬼,敬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周人尊礼尚施,事鬼敬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正如这句话所言,和****不同,周人的宗教观,始终把人放到了重要的地位上。

    用后世的话说,人文主义精神开始萌芽了,这是巨大的进步。周公的伟大之处就在于此。到了春秋战国,姬姓周人虽然“以德配天”,经常把天命放在嘴边,还自称为“天帝元子”。讲究敬天法祖。但他们中的进步士人,却开始脱离鬼神的笼罩,开始寻求自身的可能性。

    随国大夫季梁所说:“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

    郑子产说:“天道远,人道迩。”

    周太史史嚚则说:“国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

    在天人关系问题上,孔子承认主宰之神“天”的存在,正所谓:“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但他又提倡以人为本,“未知生,焉知死,未知人事。焉知鬼事?”

    赵无恤发现,在晋鲁等国官方,虽然神的影子还存在,但神的因素被放到了第二的地位上,人上升为首要的因素,甚至成为神之主,人本主义得到了空前的发扬。

    再过些年,等到百家争鸣思潮开始席卷天下,古代宗教在********领域里的垄断地位瓦解,学术下移。在百家的批判改造下。传统宗教开始分化转型。

    在孔子“敬而远之”宗教观的影响下,儒家大力发扬传统宗教中的人文主义精神,使之神秘性减少,世俗性增强。逐步演化为一种宗教礼俗。道家主张道家主张“清静无为”“致虚”“守一”,追求个人精神的绝对自由境界。

    至于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